一九八五年,贾平凹、路遥、京夫、陈忠实等人于榆林红碱淖留影。 照片由陕西省作家协会提供
记者 樊蓉 强继霞
当高加林最终回到生他养他的土地,发现巧珍已经出嫁时;当孙少平得知田晓霞因救人被洪水冲走,牺牲时;当孙少安和贺秀莲日子终于红火了起来,然而秀莲却被查出患了肺癌时……每每读到书中的这些情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份的读者的心便跟随作者的描述跌宕起伏。
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会上,100名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我省著名作家路遥入选,被誉为“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家”。
他的文学就像火一样
燃出炙人的灿烂的光焰
路遥(原名王卫国),男,汉族,中共党员,1949年12月出生,1992年11月去世,陕西清涧人,原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文学创作融入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用心用情抒写改革开放故事。先后创作了《人生》《惊心动魄的一幕》《在困难的日子里》等作品。特别是他勇于改革文坛风气,创作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展现了我国城乡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情感的巨大变化,颂扬了拼搏奋进、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向上向善、自强不息,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荣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延安大学文学院院长、《路遥传》的作者梁向阳(笔名厚夫)这样描述路遥:“路遥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新时期之初,当许多作家还沉浸在‘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之时,年轻的路遥却把目光投向变革中的现实生活,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情感与命运。他的中篇小说《人生》发表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在1983年荣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真正确立了路遥在我国新时期文坛的地位。随后,他开始潜心创作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进行更加艰苦的文学远征。”
出身陕北农村的路遥研究者、榆林学院文学院院长贺智利对记者说:“路遥能入选这份名单,我认为有两个原因。其一,路遥的文学作品创作时间和改革开放同步,他对当时的政治、体制,特别是农村人的尊严、诉求甚至是出路进行了深入思考。其二,路遥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与当下倡导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不忘初心等一脉相承。”
路遥视文学事业为神圣使命,他曾多次说过“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他坚信“只要广大的读者不抛弃你,艺术创作之火就不会在心中熄灭。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这位拥有坚韧不拔之志的作家,花6年时间创作出反映中国当代城乡社会巨大历史性变迁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全景展现了改革开放对基层人民群众产生思想上的巨大冲击,进而激发出人们改变生活、改变命运的不屈意志和磅礴力量,其颂扬的拼搏奋进、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契合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产生了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
1992年,路遥因积劳成疾,在42岁时英年早逝,令无数读者扼腕叹息,成为陕西文坛、中国文坛的巨大损失。他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不惜用生命写作,展现出令人钦佩的真诚和难以置信的生命能量。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作协主席贾平凹称:“路遥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他的文学就像火一样燃出炙人的灿烂的光焰。”
用心用情用功
抒写中国改革开放故事
在决定创作《平凡的世界》时,路遥用理想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孙少平、孙少安兄弟等人的奋斗,串联起1975年初到1985年初十年间中国城乡社会的巨大历史性变迁,讴歌普通劳动者的情感、奋斗与梦想。
路遥曾在给著名评论家阎纲的信中写下这样的句子:“我国当代社会如同北京新建的立体交叉桥,层层叠叠,复杂万端。而在农村和城市‘交叉地带’,可以说是立体交叉桥上的立体交叉桥。我在另一篇文章中已经说过,由于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又由于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发生了持续时间很长的、触及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人的社会大动荡,使得城市之间,农村之间,尤其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相互交往日渐广泛,加之全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农村的初级教育的普及以及由于大量初、高中毕业生插队和返乡加入农民行列,城乡之间在各个方面相互渗透的现象非常普遍。这样,随着城市和农村本身的变化与发展,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冲击,农村生活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农村生活城市化的追求倾向;现代生活方式和古老生活方式的冲突,文明与落后,现代思想意识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冲突等等,构成了当代生活的一些极其重要的方面。这一切矛盾在我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精神道德方面都表现了出来,又是那么突出和复杂。”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路遥奋力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性变迁中普通人的生存与命运。他一直深切关注普通人的生活,长期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深深地融入改革开放这一重大现实主题中,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中国改革开放故事。
1982年,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在《收获》杂志第3期上发表,这标志着路遥的小说创作走向成熟。这篇小说通过对城乡交叉地带青年人爱情故事的描写,挖掘了现实生活中饱含的富于诗意的美好内容,也尖锐地揭露了生活中的丑恶和庸俗,强烈体现出变革时期的农村青年在人生道路上所面临的矛盾、痛苦心理。路遥这篇对城乡交叉地带人生敏锐把握的中篇小说,很快就受到了文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轰动全国。
而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则是他关注时代变迁、国家发展,心系普通人命运的不朽之作。梁向阳告诉记者:“现实主义小说《人生》的巨大成功,给路遥带来荣耀,但他从成功的幸福中断然抽身,开始潜心创作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路遥最早给这部长篇小说取名为《走向大世界》,最初还分别给这三部曲取名为《黄土》《黑金》《大城市》。20世纪80年代初,正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人都有自己美好的人生梦想。于是,路遥决定仍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书写普通劳动者的生存、奋斗、情感乃至梦想,讲好普通奋斗者的人生故事。《平凡的世界》的正式创作时间是三年。1985年秋到1986年初夏,路遥完成了第一部;1986年夏到1987年夏,完成了第二部;1987年秋到1988年初夏,完成了第三部。路遥对每部书的创作均是两稿,手写一遍,再誊改一遍。”
路遥为何要把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设计在1975年到1985年十年间中国城乡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呢?他后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这样回答:“这十年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充满了密集的重大的历史事件;而这些事件又环环相扣,互为因果,这部企图用某种程度的编年史方式结构的作品不可能回避它们。我的基本想法是,要用历史和艺术的眼光观察在这种社会大背景(或者说条件)下人的生存与生活状态。作品中将要表露的对某些特定历史背景下政治事件的态度,看似作者的态度,其实基本应该是那个历史条件下人物的态度,作者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真正体现巴尔扎克所说的‘书记官’的职能。”路遥熟悉这个时代的品性与气质,他有信心驾驭这个题材,用手中的笔绘制理想的史诗性画卷。
《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3月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当时的路遥保持着高度清醒的头脑,他仍强调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之中,在无数胼手胝足创造伟大历史伟大现实伟大未来的劳动人民身上领悟人生大境界、艺术大境界应该是我们毕生的追求。”
艺术劳动应该是
一种最诚实的劳动
“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艺术劳动应该是一种最诚实的劳动”“只有白享的福,没有白受的苦。人可以亏人,土地不可以亏人”“有耕种才有收获;即使没有收获,也不为此而终生遗憾……”如今,路遥的许多朴素的话语,不仅彰显其人生精神,也依然激励着人们。
谈及路遥对后辈青年作家创作的影响,青年作家段路晨告诉记者:“路遥于我们而言,像是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一种难以企及的高度,一个立在高处的明灯。他拥有优秀作家应当具备的素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骄不躁、笔耕不辍,同时将思想锤炼到一定的高度,让每部作品渗透出浓厚的个人魅力,那是现实地直面人生与浪漫地恣意奔放融合的情感,是足够浓烈到引领读者与之同悲同喜的炽烈激情,是足够细腻到再现社会点滴入微的真实图景。时代呼唤有担当、肯思索的生命体,文学创作同理可得。”在段路晨看来,路遥用整个生命去打造的文学作品为奋斗中的青年带来了持久的感情共鸣和精神鼓励,那一个个朴素可爱的年轻形象,为浩瀚的文学史带来了青春的光亮。
路遥作品生命力强大,经久不衰。1988年3月27日中午,《平凡的世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连续广播”节目中开始长达126天的播出。路遥病逝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连续广播”节目应听众的强烈要求,又先后两次播出了《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也成为“畅销书”和“常销书”,被读者誉为“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路遥的读者群自然非常庞大,既有像马云、潘石屹、贾樟柯那样的成功人士,也有众多普通的青年学生、社会各个阶层的奋斗者。
尤其是21世纪以来,《平凡的世界》的影响更为广泛。2008年10月,新浪网做过“读者最喜爱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调查,《平凡的世界》以71.46%的比例高居榜首;2012年,山东大学文学院也做过“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接受调查,《平凡的世界》仍然以38.6%的比例高居榜首;在全国多个重点大学的抽样调查中,《平凡的世界》一直是大学生最喜爱的作品。2018年9月,由中国作协《小说选刊》杂志社、中国小说学会等主办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评选中,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与《人生》入选其中,他也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一位两部小说入选的作家。
来自榆林的路遥的忠实读者贺引忠说:“路遥的著作教会了我们坚强和乐观,他以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在深刻体察民情的基础上,写出了精神世界很充实的不朽之作,深刻影响到了和黄土地有关的陕北人,甚至更多平凡的人。”
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郜元宝在长篇访谈文章《致敬可惜太迟诵读永远不晚》中这样评价路遥的创作:“在路遥之后,我们再也没有看到那种立体、全景、即时地描写当下生活的史诗性巨著……斯人已逝,现在再向路遥致敬,可惜已经太迟,但诵读遗编,永远不晚。一部《平凡的世界》终将重绘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
梁向阳告诉记者:“事实上,《平凡的世界》一方面真实地记录那个‘大转型时代’,真正承担了‘历史书记官’的功能;另一方面,这部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价值,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继承,提供了鼓舞读者向上与向善的正能量。小说中的人物成为改革开放大潮下芸芸众生的缩影,人生充满挫折但自强不息,出身卑微但敢于追求爱情。小说重构了中国社会的精神食粮,温暖了无数人心。也就是说,《平凡的世界》尊重了大众并引导了大众、提升了大众,让无数读者在其间找到了精神寄寓。”
岁月更迭,但路遥的影响如磐石般深入人心。一个真诚书写伟大时代,用生命为人民而歌的作家,他所集聚的正能量,鼓励人们努力奋斗,积极向上。
路遥文学箴言
一、谈人生:
1.生命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样的愁苦和感伤?雨浸风蚀的落寞与苍楚一定是水,静静地流过青春奋斗的日子和触摸理想的岁月。
2.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
3.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4.命运总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才使人成熟起来。
5.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
6.人生啊,是这样不可预测,没有永恒的痛苦,也没有永恒的幸福,生活像流水一般,有时是那么平展,有时又是那么曲折。
二、说爱情:
1.真正的爱情不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
2.爱情应该真正建立在现实生活坚实的基础上,否则,它就是在活生生的生活之树上盛开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3.过去的感情就像牙齿,掉了就没有了,装上了也是假的。
4.一个男人一旦迷上了一个女人,就觉得这女人是他的生命,他的太阳。除过这个女人,世界上所有的女人都暗淡失色了。为了得到这女人的爱,他可以付出令人难以想象的牺牲。
三、谈励志:
1.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2.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
3.既要脚踏实地于现实生活,又要不时跳出现实到理想的高台上张望一眼。在精神世界里建立起一套丰满的体系,引领我们不迷失不懈怠。待我们一觉醒来,跌落在现实中的时候,可以毫无怨言地勇敢地承担起生活重担。这是孙少平教给我的道理。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要做到这一点,路还好长。
4.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时时都会感到被生活的波涛巨浪所淹没。你会被淹没吗?除非你甘心就此而沉沦!!
5.既不懈的追求生活,又不敢奢望生活过多的报酬和宠爱,而是理智而清醒地面对着现实。
四、谈苦难:
1.命运总是不如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才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虽然这些东西在实际感受中给人带来的并不都是欢乐。
2.生活啊,生活!你有多少苦难,又有多少甘甜!天空不会永远阴暗,当乌云退尽的时候,蓝天上灿烂的阳光就会照亮大地。青草照样会鲜绿无比,花朵仍然会蓬勃开放。
3.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经受磨难。他已经看过一些书,知道不论是普通人还是了不起的人,都要在自己的一生中经历许多磨难。磨难使人坚强。
4.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 (樊蓉 强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