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_wz.png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综合--文化艺术--文苑艺林

文苑艺林

陕北八月天

发布时间:2019-03-07 16:33:31 浏览次数:3702 来源:  分享:

史小溪

        长风朔雨,切割陕北高天厚土;日精月华,铸造出高原层层褶皱中一个五谷丰登的八月。熬过冬,长过春,苦过夏,八月,陕北金灿灿的收获季节到了……

        我的朋友,你知道么,如果说陕北最美丽最明媚的季节是农家四月山丹丹花开的时候,那么,我告诉你吧,陕北,她最美丽最富饶的季节是农家八月天。

        当节气渐渐进入八月的时令,博大慈祥的黄土高原便摇曳着,鼓荡着,喧哗着,向你袒露出丰满,迷人的秋色。

        惟有这个季节,高原才暂时隐去了她荒凉贫瘠的本色,向人们宽厚而无私地奉献出果实和收获。

        现在,面向八月的高原,你不妨先粗粗领略一番八月的景致吧:糜谷是黄灿灿的,高粱是红彤彤的,荞麦是粉楚楚的,棉花是白生生的,绿豆荚是黑玖玖的,白菜是绿莹莹的,玉蜀黍亮开自己金黄肤色,烟草袒露出它青油油胸脯……五彩斑斓的秋色错落有致地塞满沟沟壑壑,山山洼洼,川川畔畔。轻风刮过,山洼沟壑的庄稼间,散发出甜蜜的气味;川野河谷,像少女的黄裙子灼灼燃烧。

        田野上最后几株迟放的向日葵也黄澄澄的,吸引着几只翩翩起舞的黄蝴蝶,充满黄色芳香。宁静温馨的小径边,孩子们推着自己用高粱秸穿南瓜折叠而成的独轮小车,尽是这样的小车,吱吱呀呀,黄皮子大南瓜旋转,旋转,徐缓地伸展。呵,许久未见到这样的情景了,它令人想起比利时象征派诗人维尔哈伦笔下的风轮……

        如果你有兴趣跟随农人们到田野劳动一会,你即刻又会产生一种微妙变化,你会不知不觉为高原劳动人民那种驾驭自然的高超本领折叹。“东山里的糜子西山里谷,套黍地里带豇豆”。套黍是陕北人对高粱的俗称,那套黍套种豇豆,美如彩虹落到了地上。侧看,一层泛红,一层湮绿,一层透黄,美丽而层次鲜明;俯视,则轻软,虚幻,朦胧,一种颜色融于另一种颜色,像花蝴蝶的翅膀一样自然,贴切。

        陕北盛产小米,糜谷自然是这里主要农作物。“憨老婆生的好儿子,圪里圪崂种的好糜子”。老实憨厚的山野庄稼人,从不鄙薄自己的命运,敢于声称自己才是这块贫瘠土地上的主人。你看看那漫山遍野、种类丰富的糜谷吧,那谷子有:粱谷,酒谷,掐谷,小黄谷,干捞饭,马鞭梢,牛尾黄,刀把齐,延水号;糜子有:大软,紫盖头,瓦灰,焦底,马尾巴,红小糜,黄条帚,高原丰……陕北农民,多少年在这些土地上播种,在这些土地上收割,他们很难为世风所动,他们只是苦心经营那些农家最需要的、耐旱耐寒或小日月的庄稼——这些千百年来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最适合本地生长的庄稼。自然,地里还是多起来一片片这里自古从未长过的烟草,芍药,甚至日本北海道荞麦,波兰糖萝卜。这些农村产业结构巨大变革中的新品种呵,舒缓地弹着节奏,把迷人的秋色点缀得更加瑰丽多彩。

        现在,八月的馨风掀动川野和山梁的糜海、谷浪、红高粱。那些豆菽、黍稷荡漾着,它们锥型的筒状的帚状的纺锤的哈姆雷特一样的穗子摇晃着,它们宽阔的窄厚的狭长的针形的线状的叶片碰撞着,不断飒飒作响。听吧,听吧,河谷山川的庄稼是在怎样地鸣响着啊!那浑厚的沉甸甸的声音,仿佛小泽征尔在指挥一个庞大的交响乐团。陕北高原,五谷杂粮的故乡!不到陕北,你是领略不到这种五谷杂粮丰收的气势和景象的。        呵,这时你温慰陕北那些形容庄稼大丰收的农谚吧:“荞三麦四豆八颗”,“好了刀把齐,不好端挓起。”是的,当你抚摸一爪结三粒的饱满荞麦,当你剥开一荚八颗的滚圆豆粒,当你挥镰割着又粗又壮、刀把子般齐刷刷的金谷,你想到过农家为这丰收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么?“三伏鸡刨出,强似立秋细搂锄” 。“七遍棉花八遍瓜,九遍老麻子实圪爪。”实圪爪,是果实累累的陕北土语,而这累累果实,需要农家九番精耕细锄啊!于是,高原褐黄色的土地上,高原三伏莽烈而粗野的太阳下,一群高原的子孙,蘸着心血、汗滴,调配着丰秋最初的色彩……

        俗话说:秋风糜子寒露谷,霜降之前刨红薯。进入这些八月的农家节气,紧张的收割便开始了。

        这时候,长天辽远高爽,蓝格瓦瓦的。蓝天下的金山碧野,到处可见赤脚裸膀的农人,他们挥镰开割,任八月的艳阳浴着他们黧黑的脊梁……

        偶尔,那高一声低一声的古老的信天游就顺着山洼飘过来:

 

    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

    受苦人盼望过好光景。

  

    打碗碗花就地开,

    你把你的白脸脸转过来。

 

        ——八月山野袅袅回应的山歌呀,浑厚而悠长!歌手是蓄着小胡髭的年轻后生,身材展展扬扬,壮实得像一头公牛犊。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酸曲儿,是陕北广泛流行的山歌,赶脚的的人吆上牲口唱,妇女在家里纺线线、纳鞋底唱,农人们用它来消除疲劳,石匠们用它来驱逐寂寞。它是农人发泄自己情趣、寄托自己美好感情的歌声呵。那么,小伙子在期待什么呢!也许,隔着小河你就会听到这样的回答:

 

    哥哥你人穷志不穷,

    小妹子最爱这号人。

  

    一根干草十二节,

    谁卖良心吐黑血。

 

        ……表白的纯真,甜美,大胆,热辣辣的。

        不用说,歌手是位留着长辫子的丰满俊俏的女子。也许那女子就大着胆儿,红着脸儿,颤着声儿对着山沟那边唱了;也许不唱,只是在没人的时候,悄悄递过来一个绣着花儿的荷包,或从怀里掏出一把又甜又鲜的红枣儿偷偷塞给他……

        但多数时候,你会听到的。——陕北人,直率而坦白!当那种狂热的生命精髓在他们的内心跃动着。他们甚至会唱出更粗野酸甜的歌。自古以来,陕北就有“人凭衣衫马凭鞍,好婆姨凭的男子汉”的说法。所以,一个男子大胆追求一个女子,或一个女子热烈爱着一个男子,不会被当成是什么丢人现眼的事的。你就敛声屏气听吧,果然,那远山又传来拦羊老汉酸溜溜、惆怅怅、羡慕而又妒意的歌声:

    

    年轻的看见年轻的好,

    白胡子老汉灰烧烧……

 

        哦,唱吧!面对稔熟丰获,面对疲劳辛苦,怎不悠然自得唱几声呢!——太累了! 自银灰色的黎明开始,他们就持续不懈地开始劳动。露珠被他们高绾的裤腿碰落了,他们常常发出低沉地喘息。午晌时,饿了,一家人就蹲在地头,围着饭罐,草草野食一下,便又开割了。整个田野都感觉到一种喧嘈和骚动,各样庄稼都要赶着往回收获。“拔一行荞麦风磨一行谷”啊! 荞麦怕霜,要先收,而此时谷子也急急成熟了,农家腾不出手,只好眼睁睁看着辛劳一年的谷粒任山风摇损……

        渐渐,一片片庄稼割倒了,一簇簇火炬般燃烧的红高粱簇起来了,一行行金黄闪亮的糜谷拥起来了,一仑仑玫瑰色的荞麦轮廓出现了……长于摄影的同志,如果这时你将镜头对准山上山下,那将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呀:平川道,拖拉机奔腾驰骋,忙着往回运送玉米棒子,葵花盘子。农民或者赶着牛车,车轮轧轧的,牛哞哞的,缓缓拉着谷物。而山洼、沟壑,苍茫模糊的暮色中,农人们背着、担着比自身大几倍的沉重的庄稼捆,正在山路上蹒跚挪动……

        八月大地,该多么富有感情、色彩和诗意呵……

        丰收的秋天,也给果园带来了一片绚烂的景象。红香蕉亮红鲜艳,黄元帅澄黄璨然。大鸭梨熟透了,逍遥着,在坠弯的枝头闪耀青光。马奶子葡萄晶莹透明,绿绿的,紫紫的,嘟嘟噜噜垂挂下来,叶子已蔚为一片醉人的深红。

        但更惹人注目的,却是一望无际的、满山遍野的枣林。

        陕北枣林,年代悠久而气势宏大。窑畔,崖坡,村口,路旁,院落,每个村庄都密密层层围着一片枣林,每个家户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枣树。八月中秋,枣子就全熟红了。黄绿绿的叶簇中,闪耀着圆的、长的、珍珠玛瑙一样红艳艳的大红枣儿。金风洒脱,红枣儿在空中颤栗着,摇摆着,不时“崩——哒”落下几颗来。但这里打枣,须得枣子熟透溏过了才开始。那几天,全村欢天喜地,谁家打枣,邻里邻居都提着筐子篮子来帮着拣,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可以赶去吃。打枣人摇动枣树,或用一根长杆子敲着枣枝,那枣子顿时就像红雨似的哗啦啦撒落下来,轻轻击在拣枣人的头上、脸上、背上,斑斑驳驳地立刻把地面染成一块花毯子。而嘻笑欢闹的吃枣的人,豪爽的声浪抛来抛去……

        伴着秋忙,禾场上的梿枷声“乒乒乓乓”一天比一天骤响了。场,就设在自家的窑院或不远的平地,各样庄稼齐整地沿场绕成一个弧。一家一户就在这场院打、扫、簸、扬。如果是谁家打谷子了,村里相好的下地强劳力准会来帮忙助攻。谷场上,上了年纪的老头牵着牛,拉着大碌碡,吆喝着,一圈一圈缓缓辗转;强劳力则排起展展扬扬的两行人马,抡起梿枷,从东头往西头对打,迅疾的火烧梿枷呼啸起来,击打出高原仲秋特有的乐曲!

        陕北还有踩场、扬场号子。起场了,谷堆堆积起来,男人们挥动木锨,动作舒展地顺风高高抛扬,那一抛漂亮的弧线下,谷壳似黄色的流苏飘飞,而金黄饱满的颗粒,就像珍珠似的唰、唰撒下来。女人们则把簸箕高高举过头顶,轻轻摇荡簸扬。这时明快欢悦的号子就不知不觉地从她们嘴里哼出来了:

 

    欧——

    风神婆哟,快刮哟!

    风神爷哟,快刮哟!

    ——噢嗬嗬呀嗨!

 

        没有什么神秘,据说这只是一种为减轻繁重劳动强度的即兴唱,天上地下,从远到近,都可入词。

        最有意思的当数吃“献场糕”了。打谷那天,当扬簸干净的圆锥形谷堆在夕阳的斜辉中最后堆积起来,主人家就端着几大盘碟油糕、糕角上场了。这是农家祭祀五谷神的风俗。进场,先要把一个油炸的面捏金蟾塞入谷堆,然后将油糕掰成小瓣天上地下敬祭,最后把献场糕分给看热闹的娃娃们后,便把场上所有一天帮忙打谷的相好亲朋招呼回家尽兴吃喝去了。

        ——金蟾!金蟾折桂,五谷丰登。这二者到底有什么联系,寄托什么向往和追求呢?莫非是寓意天、地、人共享丰年么?!农家的心,永远是个深奥莫测、奇幻的谜!

        润月天年,八月末,繁忙的收获季节就临近尾声了,农家可以稍稍喘口气了。现在,八月的乡村傍晚,弥漫着淡淡炊烟,一行南飞的大雁自由地嗷嗷叫着在纯净而高远的天空飞过。远处山坡上,蜜蜂在瓦蓝的炒面花间嘤嘤环绕,牧归牛儿脖子上的铜铃铃徐缓地叮当响着。农家小院这时显得格外恬闲和优美,我不妨领你到这黄土高原的村落窑院走一遭吧。朋友呵,也许你到过许多地方,但你领略过八月天黄土高原千山万壑中这些遥远山村的独特风貌吗?

        是的,多少人曾描摹讴歌过陕北窑院,窑洞! 但我要说,对陕北窑洞真正的感悟和理解,那还只有我们陕北人。我的一位年轻的陕北诗人朋友曾热情唱到:“如今我已从豁亮的月弓窗下走出,走了很远还没有走出你的深情;我想山川是高原皱脸上展开的笑眉,你是望着我背影的母亲的眼睛——啊,陕北的窑洞!”举世瞩目的陕北窑洞,伟大的摇篮!在这里,曾一代代诞生了那像山丹丹一样灵秀俊美的女子,一代代诞生了那像黄牛犊一样结实健壮的后生,也曾诞生了古老而悠扬的信天游歌声、新世纪摧枯拉朽的人民革命运动和最辉煌灿烂的智慧思想呵!

        陕北村舍院落,住得拉拉撒撒。一家一户都是土窑或石头、砖箍起的窑洞,窑檐一摆儿都用青石板压起。牛棚、猪圈、鸡窝就搭在院墙的外边。这时令,窑沿垴畔、坡洼上,已开始矗立起一垛垛拱形轮廓的金色的干草堆,像一幅幅康斯泰布尔笔下的风景画。窑洞两侧,挂着一串串红辣椒,黄烟叶。门桩上,交叉风晾着束束选做种子的谷穗、糜穗子,给人新颖别致的韵味。明亮精细的窗户上,贴着红艳艳的剪纸窗花,显得和谐而自然。

        主人会热情厚道地招待你的。陕北人,极看重“门风”。谁家若对客人冷淡和怠慢,立刻会遭到全村人的嘲笑和斥责:门风不好。你也要随和些,入乡随俗。你快上炕,他们会腾地端上来一筛子红枣、一簸箕南瓜子或喷香的爆玉米花的。你就大口吃,吃得有股粗劲厚实劲,不然他们也会说你“生分得和城里人一样。”呵,都市,以高雅的景德龙盘、日本鹤碟来炫耀门面,乡野人,则以粗筛子、大簸箕来撩拨人心。游人呵,面对它,你会产生一种什么感慨呢!

        陕北八月的农家风味饭食,有用软糜子和炒面花做的炒面,有碾扁的麻粒和小米、红小豆熬煮就野小蒜吃的麻汤饭,有荞面搓成卷状的圪饦和羊肉……你听那些远古流传下来的乡谚:“苦水里泡,崖畔上扎,蓝格莹莹的炒面花”;“八月小蒜麻汤饭,香得老婆亲老汉”;“荞面圪饦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陕北人竟把那些野花野草和饭食都抒上了诗意,编到歌里去了。单就听这些颂词儿,你就会急切地想品尝这些农家饭食的独特风味了。

        远道而来,还是请你在这农家窑洞喝上几口酒,洗洗八月风尘吧。在这丰收年景里,主人会为你的到来设酒宴,像陕北人说的:喝烧酒的。也许,你会碰上这地方盛行的“搭平伙”的。搭平伙,就是七八个或十来个相好的,人人出平均的一份,然后凑在一起吃大锅饭。多古老的风俗!山沟沟人难得有外出观光开放眼量的机会,也难得有常聚会的热闹日子,便世世代代延续下了这些古老的乡俗。

        陕北人喝烧酒,气氛热烈而又别具一格。他们喝酒要唱歌,边喝边唱,叫“唱酒曲”。开席,要由主人先唱《请酒曲》:“有个酒曲哟唱起来,八仙桌儿当中摆,象牙筷子对撒开,银壶金盅转开来——咿呀啊噢外” 。歌毕,传壶递饮,为宾客敬酒三巡,便哼哼唧唧、吆五唱六开始了。

        酒曲儿唱词颇多,有告坐歌、要酒歌、对酒歌、让酒歌、祝酒歌、退酒歌等等,每种歌词末尾都要加一句“咿呀啊噢外”。哪个来迟了,进门还要来一段敬酒大唱喏。但酒曲中,唱的最多的是罚酒曲,这是输拳者以歌代酒时独唱的歌子,又是他们显露才华的机会,所以非常自由,亲切。你看,那青年后生被划住了,他即兴就编出了一段:

 

    一来我年轻,

    二来初出门。

    三来人生认不得个人,

    好像那孤雁落凤群。

    展不得翅,

    放不开身,

    叫声亲朋多担承,

    担承我们年轻人初出门。

 

        啧啧,看说得多美!浪漫而风趣,调侃而诙谐。既恭维了别人,又表现了自己,真是一箭双雕呵。

        你不会唱酒曲,酒量又不大,一定有些发怵吧。不必发怵,有人会代你喝的,远道而来大家都会担承你的。那么,你就乘兴倾听他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唱的那一支支远古流传下来的酒曲吧:《好汉秦琼》、《赵子龙》、《李自成》、《盖世英雄好》……在酒场上唱这些壮怀激烈的千古韵事,到底给人一种什么意味呢!呵,这些不知形成于哪年哪月的,仅仅只流传于陕北黄土地域上的酒曲儿呵……

        你不要担心他们,他们不会借酒发疯的。陕北人,稳重厚实,贪酒而不酗酒,粗豪而不蛮野。醉酒哭天是被这里人们视为丢人,失尊,没出息的。不然,怎会有一曲“酒坏君子水坏路,神仙也出不了酒的够”的停酒曲呢。这样心旷神怡、尽兴共饮,可真是妙极了!你不是早想亲目一睹陕北腰鼓么,不妨提出来吧。只要你提出,他们不会回绝你的。他们会嘻嘻一笑,腰一扭,脸一抹:哈哈,打得不好……可是,腰鼓却拿出来挂在肩上,束在腰间了。

        陕北被誉为“腰鼓之乡”,老汉后生都会打这东西,连五六岁的猴小子也会来两下。于是,脚地下,后窑掌空地,或院落,立刻成了腰鼓场。四个或八个年轻后生立即挥动鼓槌,扭动着对打起来。

        他们不会忘记尊贵的客人。第一个腰鼓舞姿准是“三参拜”。接下来,“凤凰三点头”、“金鸡独立”、“青龙摆尾”……一个个独具千秋的舞姿令人眼花缭乱。那完全是一种粗犷的刚劲豪放的力的造型啊!怪不得外国人连连啧叹说走向陕北,才看到地地道道的中华民族的艺术呢!而最来劲的也许是“野马分鬃”、“大过堂”几招,简直绝了!伴着“咚叭咚叭咚咚”的强烈节奏,那股虎劲、那股狠劲、那股狂劲、那股野劲的气势和魅力,全淋漓尽致地发泄出来了!鼓声急,槌绸飞,小伙子们腾空飞跃、胯下击鼓的一刹那,突然显得那样威武,那样雄魄。

        ——哦,多么舒坦、和谐、宽慰、友善的八月秋夜!普通的庄稼人,为表达自己的盛情,会在这丰收之夜兴味酣然地红火闹腾一个通宵的。

        看着粗犷的腰鼓,听着自由自在的酒曲,游人啊,你尽可以领略陕北人身上所凝聚的那种古老而伟大的精神内涵,你也尽可以让那些神奇而浪漫的想象力自由驰荡。是的,黄河流域这块远古而博大的土地,轩辕浩气,华夏始祖,开创江山,拓土万里,最早开拓了这片疆土呵!于是,大禹的部落,镇卧狂流,凿通了泛滥而灾难的黄河古道;偏远地黎民,斩山湮谷,修筑了气势壮阔的秦直大道。仰韶文化在这里孕育了古老悠久的信天游,粗犷的腰鼓、秧歌舞,新月形的窑洞,柔美的窗花……成熟的八月,一部神奇的书! 八月完成了一幅光闪闪亮铮铮的伟大的陕北自我画像啊……

        这时,也许你会突然击节惜叹:八月太快了,在陕北呆得太短了,对陕北的概念太肤浅了。是这样么,远方的友人?!那么,我劝你在下一个八月再来吧,再重新体味这成熟肥厚金黄的八月吧。因为啊,因为,八月永远给你一种豪宕、丰饶、美丽的色调。因为啊,陕北八月实在具有着另一种风土,人情;另一种重托,深邃;另一种精神、智慧和哲人的思考啊!——

        哦,我的黄格灿灿、红格丹丹、绿格莹莹、紫格楚楚、蓝格瓦瓦、黑格玖玖、白格生生的,五彩斑斓的陕北八月天啊!我的甜格浸浸、香格盈盈、酸格溜溜、俊格蛋蛋、丑格乎乎、巧格灵灵、自由自在、富足、丰饶和温暖的乡村八月天啊……

        朋友,你来吧,我的陕北的八月会厚待你的……

(著名散文家史小溪作品选)


作者简介

史小溪,男,1950年5月生,陕西省延安市人。原《延安文学》主编,资深编审,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名誉主席。散文代表作选入《华夏20世纪散文精编》《百年美文》《中国新文学大系》《新中国散文典藏》及初高中、大学标准课本、课外选读等数十家出版社的版本。散文集《纯朴的阳光》获新时期30年中国西部散文奖,散文集《最后的民谣》获全国第6届冰心散文奖,中国散文学会成立30年授予“散文理论贡献奖”。收入国家21世纪重点工程图书《中国散文通史》(当代卷)专章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