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坪村委会前的宣传栏。
任家山毛主席旧居。
陕西日报记者 白亮 见习记者 罗晓兰 文/图
在毛泽东、周恩来等撤离延安的前6天,即1947年3月12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叶剑英就率中央机关部分工作人员撤离延安,转移至子长县的王家坪村。2天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迁到王家坪村附近的好坪沟播音。
1947年3月24日晚,毛泽东等人也来到王家坪附近的任家山村,并于次日与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会合。这是自3月12日延安分手之后,中央书记处5位书记的首次相聚。
青化砭战役捷报传来
任家山的毛泽东旧居位于一个拐沟的坡上,从沟底向上望,什么都看不到。爬到半坡,才发现这里还有两孔土窑洞,一盘石碾放在院落中,陪伴着岁月流转。
今年62岁的任家山村民黄树华告诉记者,毛主席来任家山住的这处地方是村民马宗旺家,上世纪70年代,两孔窑洞里的原住户就搬了出去;近几年,县文体局专门在村里雇人管护旧居、打扫卫生。
毛泽东到达这里的次日上午,他直接谋划指挥的青化砭战役打响,并速战速决,为党中央留在陕北举行了“奠基礼”。
1947年3月25日,在延安城东北约30公里处的青化砭,胡宗南部第31旅旅部率92团进入彭德怀、习仲勋率领的西北野战兵团伏击圈内。经过1个多小时的战斗,我军歼灭敌人近3000名,活捉敌少将旅长李纪云。这是党中央撤离延安后的第一场大胜仗,极大地增强了解放区军民粉碎敌人重点进攻的信心。
青化砭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到任家山,毛泽东十分高兴,随即挥笔在电报纸上写下“甚慰”二字,并立即复电彭德怀、习仲勋:“庆贺你们歼灭三十一旅主力之胜利,此战意义甚大,望对全体指战员传令嘉奖。”并指示“准备打第二仗”,即不久后的羊马河战役。
走进旧居的窑洞,记者看到,两孔窑洞中间有拐窑相通,当年的土炕保存完好。窑壁处,张贴、放置着任家山革命历史故事和大事记等宣传内容。原来,这里早已成为一个党员学习活动举办点。每年建党节,当地党员都要在此集体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章和当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革命精神。王家坪村委会还将该旧址作为文化遗产项目上报,目前已经延安市审批,旧址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首次为刘胡兰烈士题词
1947年3月20日,从山西归来的延安各界慰问团副团长张仲实见到任弼时,汇报了两个多月前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的英雄事迹。
任弼时听完汇报,当即对张仲实说:“刘胡兰同志英勇就义的事迹,对全党、全军、全体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都是一个很好的政治思想教育材料,我要向毛主席报告,要大力宣传。”
3月25日,任弼时向毛主席汇报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毛主席听后问:“她是党员吗?”任弼时答:“是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才15岁。”主席深受感动,挥笔为刘胡兰题写“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
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和毛主席的题词经电台广播后,各解放区的军民化悲痛为力量,纷纷掀起学习刘胡兰的热潮。
可是,由于战争原因,此题词稿在送达山西文水县后,不慎遗失。
1956年12月,共青团山西省委作出纪念刘胡兰就义10周年的决定,同时恳请毛主席为刘胡兰烈士重新题词。1957年1月9日,毛主席为刘胡兰重新题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手稿于1月11日送达刘胡兰烈士的故乡——文水县云周西村。
毛泽东一生中,为同一个人写两次同样内容的题词,是绝无仅有的,这是党对这位年龄最小的女烈士的最大褒扬。
3月26日,毛泽东在任家山主持召开会议决定,鉴于战时条件,《解放日报》停刊;3月27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彭德怀电,就羊马河战役进行部署。
3月28日,中央机关工作人员离开任家山、王家坪,毛泽东一行前往清涧县枣林则沟,周恩来去晋西北布置工作。位于好坪沟的广播电台播完当天节目后也连夜转移。
70年后,由于行政村合并,任家山村成为王家坪村的一个自然村。王家坪村第一书记艾向飞说,任家山常住25户64人,参加新农合的比例达98%,参加养老保险达93%。而王家坪村全村502户1483人,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植为主,养殖为辅,2016年人均纯收入8970元。今年以来,扶贫工作队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发展小型运输业等方式不断帮助该村的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收入的增长。
5天后再次进入子长县
毛泽东一行离开王家坪后,在清涧的枣林则沟、绥德的田庄、子洲的邱家坪和高家塔停留5日,于4月3日凌晨再次进入子长县,来到涧峪岔镇的庄科坪。
庄科坪是个小山村,只有6户人家,毛泽东在村民郝应宽家的窑洞歇息一阵后,又于当天上午离开庄科坪,进入李家岔镇的石家湾村。
记者在石家湾村71岁的村民冯宗尚带领下,来到位于通村油路西侧半坡上的毛主席旧居,这处窑洞的主人是冯宗尚的大伯父冯正德。村干部钟文祥告诉记者,目前村里正积极争取资金准备维修这几孔窑洞。
4月4日,住了一晚的毛泽东一行离开石家湾,前往靖边县的青阳岔,给他们带路的正是冯正德。冯宗尚说,走之前,毛泽东给冯正德留下了一个砚台,还有烟灰缸、喝水缸子、马灯各一个。
冯宗尚说,如今生活好了,“以前啥都吃不上,现在白面大米随便吃。”他的两个儿子在外打工做生意,他和婆姨两人在家里养了一头驴和四五只羊,种了一些地,日子过得挺滋润。
据钟文祥介绍,石家湾村共有356户1163人,2017年共识别贫困户92户272人。为了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该村多管齐下,通过产业扶持、发放贷款、劳务输出、生态补偿、危房改造、医疗救助、教育支持、兜底保障等措施,不断增加贫困户收入。目前,村里主要以山地苹果、种植、养殖、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有1200亩的山地苹果,还有养猪专业合作社、圈养羊专业合作社、特色鹿厂和食品加工厂,去年人均纯收入已达89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