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这本是一个后文革词汇,却蕴涵着与现实相连的文革记忆。最初(1980年代)被用来指称文革中出现的样板戏;后来(1990年代以后)被怀旧情绪驱使着的人们,泛化推广到用它指称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不同时期的作品被冠以相同的称呼,说明两者在其基本理念、价值取向(社会理想、道德继承)、创作范式、美学风格上存在某种内在同一性。
罗化成,1895年出生于福建长汀南阳区(今属上杭县)南山村一个中医家庭,从小随父学医。1912进入福州蚕业学校学习,1915年毕业后回到长汀,在县蚕业学校任教。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同张赤男、杨成武等发起成...
茅丽瑛,1910年8月出生,浙江杭州人。1931年于苏州东吴大学法学院辍学,同年考入上海海关任英文打字员。1935年参加上海中国职业妇女会。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组织——海关乐文社。1937年上海八一三...
魏大光,1911年出生于河北省霸县(今霸州市)一个农民家庭。1935年到天津当搬运工,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冬因破坏日商在天津开设工厂的配电装置而被捕入狱。在狱中他结识了不少革命难友,懂得了许多革命道...
郭征,原名郭辉勉,1914年生于江西省泰和县冠朝乡楼居村一个贫农家庭。1923年入墩睦堂小学就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西省泰和县的农民运动和革命武装斗争风起云涌。父亲郭尚球曾任沙村区大冈乡中共支部书记。在父亲...
吴焜,又名吴琨,1910年出生于四川省万县(今属重庆市万州区)一个雇农家庭。1926年入军阀杨森的部队。1930年,携枪参加王维舟领导的四川工农红军第一路游击队(后改组为川东游击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全民族抗战中,海外侨胞与祖国人民同声相应、并肩战斗,呈现出空前的抗日救国大团结局面,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南洋华侨机工(简称“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范筑先,1882年出生,山东馆陶(今属河北省)人。历任炮兵营长、补充团团长、第8旅旅长等职。1931年回山东,先后任第3路军参议、沂水县县长、临沂县县长。1936年,任山东省第6区行政公署专员、保安司令。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她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
宣侠父,1899年12月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现诸暨市),1920年获准公费赴日本留学。因为参加留日学生爱国运动,于1922年被迫回国。1923年在杭州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叶成焕,1914年生,河南新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鄂豫皖红军,先后任指导员、营政委、团政委、师长、师政委等职,率部屡挑重担,屡建战功,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员虎将。抗日战争爆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