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这本是一个后文革词汇,却蕴涵着与现实相连的文革记忆。最初(1980年代)被用来指称文革中出现的样板戏;后来(1990年代以后)被怀旧情绪驱使着的人们,泛化推广到用它指称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不同时期的作品被冠以相同的称呼,说明两者在其基本理念、价值取向(社会理想、道德继承)、创作范式、美学风格上存在某种内在同一性。
刘桂五,字馨山,1902年出生于热河凌南(今辽宁省朝阳市)。他生性豪侠,自少年起练就一身骑射好功夫。1924年,西北军名将宋哲元进驻热河,刘桂五应征参军。后投奔白凤翔领导的地方武装,他的一身武艺和为人深受白的...
许包野,祖籍广东省澄海县冠陇乡,1900年5月出生于泰国一个华侨家庭,7岁回到祖国。
理琪,原名游建铎,1908年出生于河南省太康县一个富裕家庭。1924年,理琪离开太康到开封读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理琪受党的派遣回到家乡开展革命斗争。当年秋天,理琪考入冯玉祥的西北军无线电学校。
钱亦石,1889年生于湖北省咸宁县一个书香之家。1916年,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192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被湖北教育厅录用为科员。后在武昌高师附小任教育主任。受到陈潭秋的影响,钱亦石逐渐冲破教育救国的樊笼,广泛...
江上青,原名江世侯。1911年农历四月出生于江苏江都。1927年考入南通中学高中部,受刘瑞龙、顾民元等人的革命思想影响,当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谢嵩,又名谢晓云。1903年生于湖南邵阳上车桥(今属邵东县),曾当过学徒、染工,1924年入湘军当兵,1928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高志航,原名高铭久,字子恒。1908年6月出生,辽宁通化(今属吉林省)人。1924年,高志航从教会学校“奉天中法中学”毕业后,考入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学习。这一年东北军扩建空军,招考飞行员赴法国学习,他把名字“...
郝梦龄,1898年2月出生于河北藁城。早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步兵科学习。毕业后加入冯玉祥部队,任第4军26旅旅长。曾参加北伐战争,历任第4军2师师长、第54师师长、郑州警备司令、第9军副军长、军长等职。
赵崇德,原名开奎,又名宗德,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伏山乡七里山村。他自幼聪明灵巧、秉性刚强,曾入学就读两年,后因家境困难辍学。
姚子青,谱名若振,号中琪,1909年出生于广东省平远县。姚子青幼年就读于本乡景清小学,后考入平远中学,读书期间,成绩突出,操行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