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这本是一个后文革词汇,却蕴涵着与现实相连的文革记忆。最初(1980年代)被用来指称文革中出现的样板戏;后来(1990年代以后)被怀旧情绪驱使着的人们,泛化推广到用它指称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不同时期的作品被冠以相同的称呼,说明两者在其基本理念、价值取向(社会理想、道德继承)、创作范式、美学风格上存在某种内在同一性。
柳直荀1912年考入长沙广益中学,后考入雅礼大学预科。其间,他结识了进步人士杨昌济以及毛泽东、何叔衡、张昆弟等人,在毛泽东等人影响下开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1920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2月,...
田位东,1907年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进入武汉军事政治学校。大革命失败后,田位东回到家乡坚持革命斗争。1927年夏,田位东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任中共山东省委交通员。
吉国桢,1899年生于陕西省华县(今渭南市华州区)。1920年春考入咸林中学,在进步教师魏野畴等人影响下,开始接受新思想,与同学发起组织了学生自治会,开展读书、讲演、演新剧等活动,并参加了进步团体——青年励...
王良,原名王化赅,字傅良,号兴春,1905年8月5日出生于綦江区永城镇。1926年9月,王良考入黄埔军校第5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跟随毛泽东进军井冈山,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李耘生,1905年出生于西李村一个农家,自幼聪慧,品学兼优,1919年春,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省立青州第十中学。此时正值五四运动爆发,李耘生在进步师生带动下,满怀爱国激情,走上街头,参加了青州各界人士组织的万人...
祝应龙的出生日不详、籍贯不详,就连名字当中的“应龙”二字也是根据东乡口音音译而来。1932年3月5日,赣东北省委决定在东乡开辟新的根据地,派祝应龙和时任中共赣东北省委巡视员的邵式平于6月22日开赴东乡。他们率...
陈奇,1904年生,湖南桂东人。1921年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学运、工运,被推选为湖南学联的领导成员。
萧人鹄1899年生于湖北黄冈,1917年考入中华大学附中,先后参加恽代英组织的“互助社”“利群书社”,并成为骨干分子。恽代英称赞他“云鹄至诚,可以动人”。1921年秋,他回黄冈陈策楼聚星学校教书,参加陈潭秋等组织...
李灿,原名李文彬,1901年生,湖南宜章人。1918年入湘军第2师6团1营2连当兵,编在彭德怀任班长的第2班。在军中,他教彭德怀识字,彭德怀教他操练,两人结成至交。后又与营部文书黄公略相识。由于志同道合,感情融洽...
刘天章,字云汉,1893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高陵县(现为西安市高陵区)一个农民家庭。1918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进入化学系学习。1919年作为北大学生会负责人之一参加了五四运动。为此他曾遭警察逮捕,但不久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