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这本是一个后文革词汇,却蕴涵着与现实相连的文革记忆。最初(1980年代)被用来指称文革中出现的样板戏;后来(1990年代以后)被怀旧情绪驱使着的人们,泛化推广到用它指称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不同时期的作品被冠以相同的称呼,说明两者在其基本理念、价值取向(社会理想、道德继承)、创作范式、美学风格上存在某种内在同一性。
谢子长,1897年生,陕西安定(今子长)县人。1922年考入阎锡山办的太原学兵团学军事。1924年回安定县办民团,任团总。同年赴天津、北京,参加反帝斗争,参加进步青年组织“共进社”。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根据党...
彭干臣,1899年出生于安徽省英山县(今属湖北省),1919年考入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1年4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寻淮洲,1912年生,湖南浏阳人。1927年初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随浏阳工农义勇队参加秋收起义,并随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参加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反“会剿”作战。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何宝珍,又名保贞、葆珍,1902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道县。1914年入县女子小学读书。1918年考取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在学校里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因领导学潮被校方开除。...
陈树湘,1905年1月生,湖南长沙县人。1919年参加新民学会发动的长沙反日爱国运动。1921年与在长沙清水塘从事党的秘密工作的毛泽东结识,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1922年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7年参加北伐...
陈寿昌,1906年11月出生于浙江镇海。1922年离开家乡先后来到武汉、郑州,进入郑州电报局工作。
周以栗,1897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桥头驿九福乡(今望城区桥驿镇)一个佃农家庭。长沙师范学校毕业,曾在周南女校等当教师。其间,周以栗认识了徐特立、何叔衡等,并通过他们认识了毛泽东,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季振同,1901年5月出生于河北沧县。1919年春,赴北平谋生,深受当时五四运动的影响,立志做一名爱国军人,同年进入冯玉祥部队,后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10月,他跟随冯玉祥参加了推翻贿选总统曹锟的北京政...
王泰吉,1906年生,陕西省临潼县北田镇(现为西安市临潼区北田街道)尖角村人。1924年5月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1期,到校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被派到驻河南开封的国民2军学兵营任排长。他在所在连队组织党...
童长荣,1907年出生在安徽省枞阳县,14岁考入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期间,童长荣积极参加学运斗争,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踏上了革命道路。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与东京的中共党...